为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,提升工作能力,创新工作方法,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行动要求,以及我校主题教育工作安排,6月2日上午,我校辅导员协会组织召开本学期第四期辅导员育人论坛,就涵育青年的健康心态,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进行沟通交流,校心理健康中心吴海银教授、各教学院负责心理健康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参加论坛,活动由环境学院辅导员徐慧梅主持。
会上,吴海银老师谈到,在毕业生之中,应当重点关注“五类”学生,一是对考研、考公、考编期望值很高,但未成功的学生;二是学习困难,毕业论文成绩不佳,难以拿到毕业证、学位证的学生;三是就业困难学生;四是对应征入伍期望值很高,最后走兵失败的学生;五是毕业失恋,人际关系发生冲突的学生。面对这些人群要重点关注,进行关爱谈心谈话,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提供帮扶。吴海银老师还以案说法,分别对以上类型的学生提供详细具体的应对措施和解决办法,理解、共情、家校联合,做到守住底线,争取高线是心理健康工作最有效的办法。
活动中,各与会辅导员围绕“如何做好学生心理危机疏导工作”以及“毕业季来临之际,如何对四难学生做好心理疏导”等问题进行沟通交流,分享经验。各位老师从谈心谈话的方式方法与技巧,以及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应对压力展开了讨论。大家纷纷指出,与学生要做到共情与同理心,为学生提供情感上的支持,行动上的帮助以及倾诉的机会,注重学生心理维护、安抚方式方法,遵循心理危机干预程序,共同营造“有温度、有温情、有温暖”的良好心理育人环境。
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、成长成才的前提和基础,多年来,我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,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持续深耕细作,创新突破,不断加强交流互鉴,共同推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,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,切实提升心理育人质量。
(通讯员 陆承航)